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成功举办九月读书报告会
时间:2025-09-29 编辑:办公室 点击:9月25日晚19时,外国语学院九月读书报告会在6B404成功举办。本次报告会由胡春铃同学担任主持,特邀覃军老师与杨年芬老师现场点评指导。
首先,陈盈同学以“《湖北》外宣翻译的读者导向与主体性——基于《新时代对外宣传与翻译研究》的反思”为题,结合自身翻译实践,分享了阅读《湖北》的体会。她指出,外宣翻译应以“国际表达”为核心,平衡文化传递与读者接受度,并反思了在翻译“楚文化”等术语时对文化深度解读和“融通中外”目标把握上的不足,强调了未来实践中需强化译者主体性及读者视角分析,以提升跨文化传播效果。
(陈盈同学作读书报告分享)
随后,黄桠垭同学聚焦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文化的英译挑战,引入关联理论框架,进行了题为“关联理论视角下显化与隐化策略在傩文化英译中的应用”的汇报。她指出,为实现交际的“最佳关联”,译者需灵活运用显化策略,如增补文化背景,以弥补读者认知差异,以及隐化策略,如简化冗余信息,以符合英语表达习惯。通过具体译例分析,论证了这两种策略在傩文化翻译中是相辅相成的互补手段,对促进文化有效“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黄桠垭同学作读书报告分享)
接下来,胡春铃同学基于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在《中国翻译》2025年第2期发表的文章《“翻译实践报告”:报告什么》,带来了题为“‘翻译实践报告写作框架’阅读分享”的报告。她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文章的核心观点和当前翻译实践报告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并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提出了三个动态写作框架,为同学们撰写更高质量的翻译实践报告提供了较为前沿的指导思路。
(胡春铃同学作读书报告分享)
最后,覃军老师和杨年芬老师对三位汇报人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汇报内容、学术规范、表达技巧及PPT制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老师们不仅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读书报告应聚焦的核心要点,还针对每份报告的亮点与可提升之处提出了宝贵建议,为同学们未来进行学术汇报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方向。
本次报告会学术氛围浓厚,内容充实,有单一的理论探讨,也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呈现,不仅展示了同学们近期的学习与思考成果,也促进了师生间的学术交流,有效激发了大家的阅读与研究热情,取得了圆满成功。
(文字:胡春铃 图片:朱施宇 编辑:谭雪莲 审核:张婷)